雅思听力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陷阱,使你即使听懂了文章也选不对答案。下面就是雅思听力常见陷阱的总结,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哦!
同义替换陷阱
所谓替换也就是出现在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词组不会在你听到的录音中直接出现,而是以同义或近义的表达来替换出现,这样就对做题人定位关键词造成了障碍,最常见的替换有: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如pressure和stress之间的替换,city和urban、town之间的替换。同义词组的替换,如cope with替换deal with, because of替换due to。
主动与被动说法的替换,如把Population shift has caused this pressure换成This pressure is caused by population shift。相近句式的改写替换,比如Meal times can not be changed可以说成No changes should be made to meal times.
出尔反尔陷阱
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人们常常会修改甚至反复更正自己已说出的信息,而这种交流特点也是听力测试的考核重点,即设置所谓的“出尔反尔陷阱”。比 如有一道雅思听力真题,让我们去听某人的生日,本来非常简单,很多考生听记下给出的信息后就开始看下一道题了,可没想到说话人马上又更正说:No, it’s 15th, not 18th. 等到大家醒过神来,已经是悔之晚矣,白白丢了一道题。针对这个陷阱,要求做题人对说话人可能改变主意做好心理准备,切忌抓到题目相关信息后就高枕无忧了, 而应该多留一个“心眼”。
特别提醒:留意but, however,although这样的转折连词,说话人常常用它们引出主意的改变。
定位词靠后陷阱
在做题时,当答案出现在路标词即关键词后面,通常可以顺藤摸瓜听到答案,但如果答案给在关键词前面,也就是遇到了“定位词靠后陷阱”该怎么办? 比如有一道填空题,题目是Students need a front door key between _____and ______.
主要路标词是need+key,而其对应的原文却是This door is closed and locked at 8 p. m., and is opened again at 7 a.m. So you will need the key between those times. 这里我们当然不能顺藤摸瓜填those times,实际上答案是给在了路标词前面,也就是8 p.m. and 7 a.m.。这种出题的思路对我们的听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我们不能只听点,还要听面,并且在需要时能马上回忆起所听内容。
不过只要善于根据问题来预测答案类型,有针对性地去听录音,对相关信息多一些敏感度,就不会掉入这个陷阱了。如刚才那道题,如果能预测出应该填时间,那么重点抓这部分出现的时间词就可以了。
特别提醒:像时间、地点、人名、单词拼写、最高级、因果、转折这些信息,常常是考点,我们听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并适当地做笔记。
信息轰炸陷阱
做雅思听力题其实很像在跟着路标开车,而回答问题时就像转了一个弯或过了一个坎;如果被迫要连转两个或多个弯,也就是连续做多个题目时,就有可能措手不及了,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轰炸陷阱”。它常常出现在考试的三四部分,为了增加难度,连续给你两个或多个题目的答案。要破这个陷阱,首先是看清题目,通常如果题目连得紧,答案亦然,那些让你列举原因或者观点的填空题更是如此;然后,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预备连续作战。
部分对应陷阱
这个陷阱常常出现在选择题的选项中,即出题人故意把录音中的部分信息作为选项给出,这就让那些“听风就是雨”的考生,尤其是听力基础薄弱,只能抓住只言片语的人上了当。破解这个陷阱的方法无非就是尽量听懂整个句子,而不是仅靠几个单词的对应去判断。
时间先后陷阱
考题中经常通过现在和过去的状况的比较来设置陷阱,考生要特别注意used to、in the past、many years ago、at present、now、in the future等一系列提示时间先后的词。例如在租房场景中房东会说这里从前有5个人住,后来走了两个,所以现在就只有三个人住了,而题目问的是现在房子里 住的人数,答案就自然应该是3而不是5了。又例如有健身俱乐部在介绍设施时说现在只有健身房,将来还会开设游泳馆。题目中问此俱乐部有什么设施,答案就只 能是健身房。
数值比较陷阱
考题中经常会出现一连串数据连报的现象,特别是当数据较多或对数据的解释较难时尤不容易听懂。引起注意的词有:minimum、maximum、least、most、up to等。
例如在旅游场景中会说一个旅游团的人数通常在30人左右,但是在淡季时也会有20人的小团,而旺季最高会达到40人,考题中问最大的团几人,就应填40。
信息拆分陷阱
在考试时有时会把一个完整信息拆成两半,在答题时就要注意综合两方面的信息。这种陷阱中重点词不是非常明显。比如在学校场景中老师说这个班有20 名男生,30名女生,又如在面试场景中,面试者介绍经历时说在纽约住了5年,又在西雅图住了2年。那班级的总人数和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就应该是前后两个数据的相加。
信息选择陷阱
这类陷阱在两人对话中是经常发生的,特点是由一人列举大量信息让对方选择,对方在评价后作出决定。注意should do、decide on、don’t want to等接出决定的用法及一些表评价的形容词。这时要分清谁是做决定者,且做决定的人的语气有一定提示作用。
例如在讨论旅游携带物品时,一方说要带防晒霜、水壶、毛衣,另一给建议的人说防晒霜是必须的,因为会去海滩晒太阳,但水壶太占地方,而且如果换了是他的话,不会带毛衣会带雨衣。则最后要带的物件是防晒霜和雨衣。
主客观混淆陷阱
考题中会出现主观愿望和客观事实的冲突,这时要注意usually、common、want to、plan to等词。比如面试官问面试者会呆多久,面试者回答他一般要在学校学习三年,但是他打算在两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则该学生决定要呆的时间就是2年。
言外之意陷阱
这种陷阱的难度较高,一般要通过理解做题。比如说在租房过程中房东问来访者愿不愿意和别人合住,来访者答他要拿学位,需要集中精力学习,如果和别人合住会有很多干扰。那他的言外之意是要单人房。
复杂国籍陷阱
这种陷阱干扰性不大,但是在听力原文中的词和要求填写的答案词有词性上的变化,有一定难度。最常见的就是个人信息填写中的国籍一栏,应当填写形 容词形式,但听力原文一般以名词形式报出。比较复杂的题还会有更多的转换。比如一人在介绍时说自己生在伦敦,而妈妈是西班牙人,自己后来又到了美国。这时 的答案就应该是英国人。